首页 >>税务文苑 >> 正文

寻忆儿时年味长

2024-02-21 | 来源:《中国税务》2024年第2期 | 作者:王会亮
时间:2024-02-21   来源:《中国税务》2024年第2期
作者:王会亮

  儿时的年味,是从腊月说起的。

  一进入腊月,我们小孩子就掰着指头盼望过年,大人们也陆续开始置办年货。那是20 世纪80年代初期,“上集赶会”是农村选购年货的主要方式。大人们在集市上称两三斤糖块和瓜子,挑四五张挂历或年画,给儿女买几件像样的衣服,全家就有了过年的喜庆氛围。

  在老家,腊月二十三是“小年”,从这一天起,年味儿就越来越浓了,东家杀肥猪,西家宰鸡鸭,各家都忙得不亦乐乎。村口那驼背的老柳树下也多了几位思念儿女的老人,望眼欲穿等待着孩子们回家。

  “扫房”是不可或缺的过年风俗。按照民间惯例,大多选择在“小年”这一天进行,寓意着“扫尘除旧岁”。家里能搬动的东西,几乎全要搬出来。母亲头系毛巾,操着一把笤帚,屋里的墙面和犄角旮旯都被清扫得一干二净。这时,父亲就会熬一碗浆糊,一张一张地往墙上裱糊报纸。随着油墨香渐渐弥漫开来,不一会儿,整个屋子干净又亮堂。我和妹妹也乐于帮父母干活,虽累,但乐在其中。隆冬时节,一番劳动过后,身上微微渗出一层汗水,心里泛起阵阵踏实的暖意。

  小孩盼过年,过年吃麻花。煮麻花在我们家乡被称为“煮油”。在火红的灶膛上支一口油锅,翻滚的油浪飘着香气,大人们一搓一扯一拧巴,一根根白面麻花就被甩进了锅里,随着“噔啪、噔啪”有节奏的风箱声,一摞摞香酥的大麻花便在案板上摆放成堆。小孩子们多散坐在一边凑热闹,听大人们唠嗑扯家常,模仿大人搓面团。不论白天还是黑夜,麻花能煮多长时间,孩子们就能熬多长时间。

  日子的脚步很快踏进了年三十儿。打扫打扫卫生、贴几副春联,再用白灰在院子里撒两个圆圈,分别以小麦和玉米放在其圆心位置,摆成寓意来年好丰收的粮食囤,满心欢喜迎接新一年。等到晚上,一家人端坐在黑白电视前,期待着好戏连台的春晚上演,嘴里或嗑着瓜子,或嚼着奶糖,或唠着家常……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,人们也随着秒针的转动有韵律地打起节拍。新年的钟声一响,各家的鞭炮就忽地噼哩啪啦放起来,响彻天空,俨然是在期盼一个火红的开端、一个美好的年成。

  正月初一,举国庆祝,万民欢腾,普天同乐。在屋里,一家人吃着好酒好菜团圆饭,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,盼的就是家和万事兴,想的就是幸福在身边。新一年、新气象、新期望,不论大人还是小娃,一个个眉眼带笑,扎堆凑在一起说说新年打算,许下美好心愿。

  记忆中,走亲戚是正月里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,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可以借此增强相互之间的亲情和友情。那时走亲访友主要靠步行。大人们提着“竹笼”(竹编的篮子),里面放上麻花和馒头,三五成群,一家接一家登门拜年,所以走亲戚也叫作“走馍笼”。每到一村或一家,一待就是一整天。主人家通常只收下来访客人两根麻花、两个馍,而后摆出丰盛的饭菜热情招待客人。平时少有机会来往的亲戚们之间有着太多说不完的话题:去年的收成、新年的打算、老人的赡养、儿孙的成长,絮絮叨叨聊到日落西山后还是意犹未尽。

  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儿时过年味道浓,犹如倾倒在岁月河床上的一坛老酒,芳香醇厚、余味绵长,一直深藏在我的记忆里……(作者单位:国家税务总局平陆县税务局)

分享到: 0
[大] [中] [小] | [打印] | [关闭]
税务要闻
国际税讯
党媒推荐

关于我们
中国税务杂志社服务热线:010-63584622、010-68286647、010-68210786
电子邮箱:tax@ctax.org.cn | 联系电话:010-63422191 | 传真:86-010-63584617
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国投财富广场1号楼10层 邮政编码:100055
主办:中国税务杂志社 HTTPS://www.ctax.org.cn

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新网 10120170084 |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:京ICP备16063117号-1 | 备案: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45号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新网 10120170084

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:京ICP备16063117号-1

备案: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45号